蟲情及重大病害預警系統
病蟲害會導致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及時監測可以提前預警,采取防治措施,降低損失。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監測系統。蟲情及重大病害預警系統通過長期監測數據可幫助分析病蟲害發生規律,預測流行趨勢,制定更有效的防治策略。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具體的信息吧!
蟲情及重大病害預警系統是一種基于物聯網(IoT)、AI圖像識別、大數據分析的智能化農業監測系統,可實時監測田間害蟲種群動態和病害發生趨勢,提前預警,指導科學防治,減少農藥濫用,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
1.系統組成與工作原理
(1)蟲情監測模塊
蟲情測報燈(自動誘捕計數)
利用紫外光/性誘劑吸引害蟲,自動拍照識別種類和數量。
適用于蝗蟲、稻飛虱、棉鈴蟲、草地貪夜蛾等遷飛性害蟲。
智能誘捕器(專一性誘捕)
針對性誘殺小菜蛾、梨小食心蟲等特定害蟲。
無人機/遙感監測(大范圍蟲情掃描)
結合多光譜成像,發現早期害蟲聚集區。
(2)病害監測模塊
高光譜/多光譜攝像頭
通過葉片反射光譜識別稻瘟病、小麥銹病、霜霉病等病害早期癥狀。
環境傳感器(溫濕度、葉面濕度)
結合氣象數據預測高發病風險期(如連續陰雨易發霉病)。
AI圖像識別(手機APP拍照診斷)
農戶拍攝病葉,系統自動比對數據庫給出病害類型和防治建議。
(3)數據分析與預警平臺
蟲情/病害大數據模型
結合歷史數據、氣象條件、作物生育期,預測爆發風險。
多級預警
通過短信、APP、微信推送防治建議。
聯動防控
自動觸發無人機噴藥或智能灌溉系統調節田間濕度。
2.核心功能
害蟲自動識別計數:減少人工查蟲誤差,精準掌握蟲口密度。
病害早期診斷:在肉眼不可見階段發現病害,提高防治效果。
環境風險預警:高溫高濕天氣提前預警,降低病害發生概率。
防治方案推薦:提供生物防治/化學農藥選擇,避免盲目打藥。
數據長期存儲:分析蟲害年際變化,優化種植策略。
3.適用場景
大田作物(水稻、小麥、玉米)——監測遷飛性害蟲(如蝗蟲、稻縱卷葉螟)。
經濟作物(果樹、蔬菜、茶葉)——預防蚜蟲、紅蜘蛛、炭疽病等高發問題。
設施農業(溫室、大棚)——調控環境,減少灰霉病、白粉病發生。
綠色/有機農業——減少化學農藥依賴,符合認證標準。
4.使用效益
減少農藥使用:精準施藥可降低農藥用量。
提高防治效果:早期干預可使病害損失減少。
節省人力成本:替代人工巡查,效率提升多倍。
蟲情及重大病害預警系統是智慧農業的核心應用,尤其適合規模化種植、綠色農業、高價值經濟作物。選擇合適的設備組合(如蟲情燈+多光譜相機+AI診斷APP),可大幅提升防控效率,降低損失。更多相關設備參數、價格以及研發企業信息,可電話或在線咨詢。